大家好,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业报之触原理,业报之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?《般若心经》头一句“观自在菩萨”,“观”就自在了。
2、何谓“观”?离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是“观”。
3、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用的是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所以没有观。
4、观是智慧,没有观是烦恼。
5、我们用烦恼面对外面的境界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都用烦恼、情执,所以我们虽然学佛,天天也听经,但只是“名字即佛”,有名无实,功夫不得力。
6、如果我们真肯学,舍弃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用观照,功夫得力了,就提升到“观行即佛”。
7、你的观落实到生活上,生活是行为,就是观行。
8、你的功夫真得力,所学的东西都能用上。
9、再往上提升一级是“相似即佛”,这就出了六道,到达四圣法界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的佛)。
10、相似是有一点像,但还不是真的。
11、还要再向上提升,“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”,超越十法界,就称为“分证即佛”,这时你是真佛了。
12、虽是真佛,但还不圆满,古人比喻这像初初四的月亮。
13、月亮是真月,但还不是十五的月亮,没有圆满。
14、但只要是真的,就称为“一真法界”,一真法界有四十一个位次,都是法身大士。
15、 我们要把自己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位,修行才真正上轨道。
16、如果永远住在名字位,就无法脱离三途。
17、只要提升到观行位,就决定不堕三途,你在六道的三善道,不会堕到恶道,而且三善道决定在人天道,也不会堕在阿修罗道。
18、“观行”,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“真干”。
19、佛教我们做的,我们认真努力去做;佛教我们不能做的,决定不可以做,这是落实“观行”。
以上就是【业报之触原理,业报之触】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