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翻译译文,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《咏雪》
2、 —(南朝)刘义庆
3、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。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兄子胡儿曰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”。兄女曰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公大笑乐。即公大兄无奕女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
4、文学常识。
5、《咏雪》选自《世说新语笺(jiān)疏》,《世说新语》六朝志(记)人小说代表作。全书8卷,共36门,36篇,分德行、言语、方正、政事、文学、雅量等。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。《世说新语》又称《世说新书》,简称《世说》,记录了汉末到晋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,刘义庆除《世说新语》外,还著有《幽明录》。《咏雪》出自“言语”一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出自“方正”。
6、拼音与重点实词
7、[内集]家庭聚会。内,指家人。集,聚集。 [儿女]指子侄辈,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。 [讲论文义]讲解诗文。义,道理,意义,文章表达的意思。 [俄而]不久,一会儿。 [欣然]高兴的样子。 [似]相似,像。 [差(chà)]大致、差不多。 [拟]相比。 [未若]不如,比不上。 [因]由于。
8、傅fù 俄é而 雪骤zhòu 欣xīn 然 柳絮xù 奕yì 凝níng
9、用原文回答:
10、(1)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: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
11、 (2)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: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
12、问答题。
13、 层次结构:
14、一层(第一句话)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
15、咏 二层(2—4句)交代咏雪
16、雪 三层(最后两句)对儿女们的回答
17、第一部分共有 2 道问答题:
18、(1)、交代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:寒雪日 、内集、谢太傅、讲论文义
19、(2)、文中“寒雪”“内集”“欣然”“大笑”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?
20、轻松、温馨的家庭气氛。
21、第二部分共有 5 道问答题:
22、(1)“雪骤”的作用是什么?
23、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
24、 (2)从上下文看,“儿女”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?
25、文中“儿女”即子侄辈,指家中年轻一代人。今天的“儿女”专指子女。
26、(3)以“撒盐空中”和“柳絮因风起”来比拟“大雪纷纷”,你认为哪个更好?为什么?
27、第一种意见:“撒盐空中”好。它注重了形似,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;而柳絮是灰白色,风中往往上扬,甚至飞得很高很远,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。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,而后达于神似。
28、第二种意见:“柳絮因风起”一句好。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,“柳絮”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,形成了诗句的意象,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;而“撒盐空中”仅有物象而无意蕴。
29、(4)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?
30、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——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31、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——韩愈《春雪》
32、(5)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《咏雪》中主人公的性格。
33、答:聪敏而有才情
34、 第二部分共有 3 道问答题:
35、(1)“公大笑乐”你怎样理解的?
36、 有不同解释:(1)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(2)“笑”前喻,“乐”对后喻(3)为赞赏谢女的才气。
37、(2)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?
38、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。
39、(3)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。
40、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,是通过不断地观察,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,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,抓住事物的本质,不断思考,不断积累,才能获得真知,才能有所成就。
41、翻译课文
42、一个寒冷的雪天,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,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。忽然间,雪下得紧了,太傅高兴地说:“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?”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:“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。”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:“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。”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。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、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。
43、《世说新语两则》
44、《陈太丘与友期》
45、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。去后乃至。 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 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
46、文学常识。
47、出自《世说新语笺疏》中“方正”一门。其他同上。
48、拼音与重点实词
49、[期行]约定同行。期,约定。 [期日中]约定的时间是中午。期,约定的时间。日中,正午时分。 [舍(shě)去]不再等候就走了。舍,放弃。去,离开。 [乃]才。 [时年]当时的年龄。 [戏]嬉戏,玩耍。 [客]客人,指朋友。 [尊君]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。 [委]丢下、舍弃。 [君]有礼貌地称呼对方。 [家君]谦词,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 [无信]不讲信用。 [引]拉。 [顾]回头看。哉(zāi)
50、通假字 :尊君在不:(fǒu)同否,表疑问
51、用原文回答:
52、(1)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:期日中,日中不至。
53、(1) 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: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
54、(2) 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:下车引之。
55、问答题:
56、层次结构:
57、 第一层(第一自然段)交代事物的发生
58、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层 (第二自然段)事件的发展,突出主要人物元方
59、 第三层 (第三自然段)事件的结束,友人惭而元方“入门不顾”
60、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:
61、(1)“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过中不至”不再等候就走了,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?为什么?
62、不可以。因为约好正午,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。
63、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:
64、(1)文中交代“元方时年七岁”的目的是什么?(或用意是什么?)
65、交代元方年龄幼小,为下文设下伏笔,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、聪明、明礼、诚信。
66、(2). 陈太丘“期日中,过中不至”,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,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?
67、不讲信用,粗野无礼。
68、(3)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,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“无信”“无礼”,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?
69、聪敏,机智,善辩,懂得维护家人,懂得为人尊严之道。
70、(4)面对他人的无礼,你该如何处理?
71、[意见一]抓住对方失礼之处,针锋相对,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。
72、[意见二]针对对方失礼之处,摆事实,讲道理,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,既维护个人名誉,又不伤害对方。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。
73、(5)文中“君”“家君““尊君”的称谓有什么不同?
74、“君”有礼貌地称呼对方。 “家君”谦词,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“尊君”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
75、(6)元方从哪两方面反驳他父亲友人的?(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父亲的友人的哪两个错误?)
76、 无信、无礼
77、(7)本文主人公陈元方,文中主要表现他什么?表现了他的聪敏,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。
78、第三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:
79、(1)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、赔礼道歉?
80、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。第一,从信用方面看,父亲朋友失约在先,无信;从礼貌方面,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,无礼。因此,友人最后哑口无言,只得赔礼道歉。
81、(2)” 友人惭,下车引之”说明了什么?
82、说明友人有悔意,有意结交元方,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。或是一个前倨后恭的人。
83、(3)有人认为,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,你同意这个看法吗?
84、 同意。面对元方的反驳,有人很惭愧,想与元方握手道歉,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
85、(4)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,元方就应该原谅他,而他居然“入门不顾”,弄得客人尴尬之极,无地自容,这的确有些失礼。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?
86、[第一种意见]不同意。元方当时才七岁,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,使对方明理,并赢得对方的叹服,维护了父亲的名誉,这已属不易。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。
87、[第二种意见]同意。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,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。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,只要改正,就是好的,不能总是抓住人的“小辫子”不放。
88、(5)读完本文后,你认为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?
89、诚信乃个人生存之本,自我批评乃处事之基
90、(6)学完本文后,你都得到了什么启示?
91、做人要讲文明,讲诚信。人无信而不立,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时刻以“诚信”警醒自己。
92、 (7)请猜测一下元方入门不顾,友人将有什么举动?
93、(1)恼羞成怒(2)善待其父(出于对元方的喜爱)(3)被元方的才情、明礼打动而明礼守信,善待他人。
94、 总结全文,共有5 道问答题:
95、(1)如果父母不在家,家中来了客人,你该如何接待?
96、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,以礼相待;如果不明对方身份,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,提高安全意识。
97、(2)你还知道哪些《世说新语》中的故事?
98、如“王戎识李”。
99、(3).有不少成语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请写出几个。
100、望梅止渴、难兄难弟、鹤立鸡群、标新立异、一往情深
101、(4)古代像谢道韫、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,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?
102、㈠ 王冕四岁作画;
103、㈡ 曹植七岁作诗;
104、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;
105、㈣ 司马光砸缸。
106、 (5)家里来了客人,家长不在家,你是怎样接待的?谈谈你的具体做法。
107、请坐,上茶、水果,陪客人聊天。
108、翻译课文
109、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,约定在正午时分,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,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。当他离去以后,他的朋友才来到。
110、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,正在家门外玩耍。客人问他:“你的父亲在家吗?”陈元方回答说:“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,已经离去了。”客人便生气地说道:“不是人啊!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,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。”陈纪说:“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,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,这就是没有信用;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,这便是没有礼貌。”
111、朋友感到十分惭愧,忙下车前来拉元方。元方径直走入家门,根本不回头看那人。
以上就是【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翻译译文,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翻译】相关内容。